大连市
[切换城市]
中国冷链物流还有多少路要走
2011-11-10    来源: 中国冷链产业网

在我国,从最早“冷链”概念的提出,到现今大大小小冷链物流企业的成立,走过了十余年。那么,从2010年《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中提到的5%冷链流通率,到实现欧美国家90%以上的冷链运输;从人均冷库占有量不足0.23立方米,到彻底满足日常食品的储藏需求。中国的冷链行业究竟还有多少路要走? 近日,记者就此话题与上海广德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政新先生进行了交流。

发展现状

对于冷链物流而言,如果单一研究其发展快慢或许不太直观。因此,不妨找个参照标杆——拿普货物流的发展同冷链比较一番。

正如徐政新所讲,所有的物流行业都是相通的。相对普货物流而言,冷链物流在硬件设施以及环节控制上有更高的要求,但从目前的程度来看,冷链还没有达到普货物流的精细化程度。

首先,冷链行业的现状还停留在操作层面,多数冷链企业或投资于冷库建设,或致力于车辆扩张。但是从客户角度来讲,他们希望物流商能做的不仅仅是限于狭隘的冷库储藏和冷藏车运输,而是全面的、从头至尾的供应链管理。“比如像联合利华的干货很早就完全交给第三方物流来做,而其冷链的外包还仅限于一小部分,只是把仓储和配送的一段交给第三方来做,至于订单如何管理,仓储配送之间如何衔接等等都是自己管理。”徐政新举例谈道。

此外,冷链物流的运输方式较为单一,不如普通货物做的灵活。徐政新说:“普货物流可以有多种运输组合方式,而且管理层次清晰,从供应链管理到中层货贷管理,再到第三方的物流货贷管理,任何企业都可以找到自身定位。而冷链相对简单,从客户直接到操作层,中间一层基本没有。”

面临问题

冷链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在发展中自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抛开基础设施落后、标准政策缺失、食品安全意识淡薄等老生常谈的话题之外。还有哪些是冷链发展需要亟待解决的呢?

在徐政新看来,冷链企业如何平衡成本和利润之间的矛盾值得深思。随着近年来油价、路桥费、维修费、人工费用的不断上涨,众多业内人士坦言物流成本已被压倒最低,而冷链行业尤甚。但令物流企业头疼的是,现在有很多客户和企业并不理解这一点。“比如,有好多人把菜价的上涨归咎于物流成本过高,但事实上即便现在的运价上涨一倍,对蔬菜销售价格的影响也不会超过5%。所以有人说物流是后娘养的。”徐政新无奈的开起玩笑来。而在成本这座大山的重压之下,如何找到有效的利润增长点,便成为冷链企业最为关注的问题。

未来前景

“我认为现在的冷链发展同90年代初普货物流的状况很相似。虽然发展程度不是完全一致,但总体趋势大抵相同。”徐政新告诉记者。

谈及具体发展,徐政新认为,未来几年冷链零担市场肯定会发展起来,但不会像普货物流一样,几千家物流企业去做。冷链零担市场应该会由几家或几十家大的冷链企业做起来,逐步形成全国性的冷链零担网络。

再者,整个第三方冷链企业会有比较大的发展,企业间相互的资源整合会进一步加强。“当前发展不错的冷链企业,像领鲜物流、双汇物流等,背后都靠有一棵大树,都是在满足自身企业需求的前提下顺带做其他业务。而未来随着整个冷链行业服务效率的提升,冷链从企业中剥离出来是必然的趋势。”徐政新断言。因为,相对于第三方冷链企业来讲,自营物流受淡旺季影响比较大,在淡季车辆和冷库都会有一段时间的闲置,员工薪水和设施维护都要花费较高的成本,而第三方则不用担心这一点。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冷藏运输业务量每年增幅超过50%,在这种情况下,相信冷链物流也必将得到大踏步的发展。“总体上感觉,中国的冷链行业虽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空间很大,最终会发展到一个比较高端的阶段。”徐政新最后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