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消费习惯的改变,以水产品、畜产品、果蔬及花卉为代表的冷链物流日渐趋热,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所谓冷链物流泛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冷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它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
冷链物流的适用范围包括初级农产品:蔬菜、水果;肉、禽、蛋;水产品、花卉产品。加工食品:速冻食品、禽、肉、水产等包装熟食、冰淇淋和奶制品;快餐原料。特殊商品:药品。由于食品冷链是以保证易腐食品品质为目的,以保持低温环境为核心要求的供应链系统,所以它比一般常温物流系统的要求更高、更复杂,建设投资也要大很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我国的冷藏物流业尚处于初级阶段,市场规模不大,区域性特征比较强,缺乏有影响力的、全国性的第三方冷藏物流行业领袖。从全国范围来看,原有冷藏链设施一般自成系统、时有断裂、不能连网、效率低下,距离构建现代化低温物流体系差距甚大:
一是硬件设施建设不足。据统计,我国汽车冷藏保温车辆只有美国的1/7,日本的1/4。全国总运行的33.8万辆车中,冷藏车只有6970辆。据上海新天天大众低温物流有限公司经理戴伟民介绍,上海目前冷库总储量为35.4万吨,人均冷库占有量仅为发达国家的万分之五,其中,约七成冷库已有近30年库龄,已经很难适应时代的需求。
二是冷链的市场化程度很低,第三方介入很少。现在绝大多数的冷藏物流供应商只能提供冷藏运输服务,并非完全意义上的冷藏物流服务。当前,很少有供应商能保证对整个供应链环节的温度控制,使得多数生产厂家不愿也无法放心地将冷藏物流业务外包,只能是自行经营,即使外包,也是区域性部分配送和短途冷藏运送。
三是冷链缺乏上下游的整体规划和整合。由于我国农业产业化程度和产供销一体化水平不高,虽然产销量很大,但在初级农产品和易腐食品供应链上,既缺乏食品冷链的综合性专业人才,也缺乏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整体规划与协调,因此在一些局部发展中存在严重失衡和无法配套的现象,整体发展规划的欠缺影响了冷链的资源整合以及行业的推动。
与国外相比,我国冷链物流虽然起步较晚,发展落后,但却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以上海为例,在未来五年内,上海的食品工业仍然会处于快速增长期,预计在“十一五”前期,食品工业销售仍然会保持年均15%的增长速度。据上海1300家超市统计,目前低温冷藏食品销售占到总商品销售额的15%左右,且正在不断上升。冷冻食品的品种还在不断增加,巨大的市场急需冷链技术的支撑。
业内人士分析,冷链物流产品的需求之所以持续升温,一个重要的原因源自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追求,部分农产品需要通过低温储藏才能使其最大限度地保持天然食品原有的新鲜程度、色泽、风味及营养。特别是最近几年各大城市菜篮子工程的实施,各大食品企业,冷饮企业的冷鲜、速冻、保鲜食品的快速发展,加上公路运输条件的改善,人们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的变化,对于食品品质要求更高、营养要求更丰富、食用要求更快捷简便,有力地拉动了冷链物流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