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已投票通过并颁布由中国专家领衔制定的《ISO18186:货物集装箱-RFID货运标签系统》为国际标准。
该标准由上海国际港务集团高工、全国劳模包起帆领衔研制,是物流、物联网领域第一个由中国专家发起和主导的国际标准,是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最终上升为国际标准的成功探索,也是我国交通运输系统首次登上领衔制定国际标准的舞台。
集装箱RFID货运标签系统是一种以集装箱为跟踪目标的“物联网”。集装箱锁扣上挂有电子标签,当集装箱被非法打开后,系统平台在网页上实时报警,同时发送邮件报警和手机短信报警,及时通知货主及相关人员。发货点、码头吊机、收货点等处均有读卡装置,系统平台与海上船舶、道路运输卡车信息平台的对接,实现了集装箱运输的全程实时跟踪。
用户可通过网站查询、邮件查询、手机短信了解集装箱在供应链各个节点的时间、地点和路径。这样,相关方就能追溯物流全过程,界定责任者,适时调整供应链计划,通过“阳光物流”来提高运输质量、效率和效益。
从一项自主创新成果上升为国际标准是我国集装箱物流标准化研究的重要突破。“标准是发明创新的根。只有把创新成果形成国际标准才有真正的生命力。集装箱物流的大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没有国际标准的推动,发明创新成果在国际上就无法得到普遍应用。”包起帆说。
然而,在世界港航界标准的制定中,欧美国家长期把持着“游戏规则”的制定权。比如,标准集装箱为什么叫20英尺,而不叫6公尺,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如今,国际市场的竞争已经演变成国际标准的竞争,技术标准则成为企业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集装箱运输标准化、信息化国际标准的制定是世界各国竞相争夺的目标,中国领衔制定的集装箱RFID货运标签系统标准获得国际认可,来源于扎实的创新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