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
[切换城市]
2011年中国物流业加快向成长期转型
2011-10-14    来源: 国际商报

自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的10年,是我国物流业从起步期加快向成长期转型的10年。10年来,在国家产业政策支持下,我国铁路运输公路运输业借助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劲东风,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10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迅猛发展,国内物流业更是进入平稳较快增长阶段。2010年,我国物流业增加值达2.7万亿元,比2001年的7429亿元净增2万亿元,10年年均增长14.8%。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7.8%,比2001年的18.8%降低1个百分点,相当于新增社会经济效益近4000亿元。回顾10年的发展历程,我国物流业成就斐然。

第一,物流产业地位显著提升。

10年来,我国政府日益重视和支持现代物流业发展。2005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牵头,组建了“全国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2006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现代物流的产业地位在国家层面得到确立。2009年3月,国务院发布我国第一个全国性物流业专项规划《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2011年3月,全国人大十一届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纲要》,其中有20多处提及物流相关内容,并在第四篇、第十五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中单列一节,“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第二,物流市场需求逐步扩张。

随着工业化推进和产业升级,工业物流运行模式发生深刻变化。工业企业加快资源整合、流程改造,采取包括分离分立、合资合作、全面外包多种方式分离外包物流功能。

在一系列扩大消费政策引导下,商贸物流加快发展。一是生产资料流通企业和传统批发市场增加储存、加工、配送、网上交易等物流功能。二是大型连锁零售企业强化物流系统。三是网购物流“爆炸式”增长。四是农业和农村物流集中释放。

第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加快。综合运输体系初具规模。到2010年底,我国公路网总里程达398.4万公里;高速公路货运发展到7.4万公里;“五纵七横”12条国道主干线提前13年全部建成。全国铁路货运营业里程增加到9万公里以上;高速铁路运营里程已达8358公里。内河通航里程12.4万公里;沿海港口深水泊位1774个。定期航班机场达176个。

物流园区(基地、中心)等物流设施发展较快。一批重点园区显示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仓储、配送设施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化工危险品库、液体库、冷藏库、期货交割库、电子商务交割库以及自动化立体仓库快速发展。

第四,物流行业基础工作体系基本形成。首先统计工作不断创新和完善。2006年起,由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联合制定的社会物流统计核算试行制度转为正式制度。

其次标准化工作有序推进。2003年9月,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全国物流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相继成立。2010年,国家标准委等有关部门发布的《2009—2011年物流标准专项规划》,提出了13个重点物流领域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项目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