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5年,广西交通发展实现6个“最”:建设重大项目数量最多、发展速度最快、投资规模最大、建设质量最好、改革成果最显著、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最突出。过去的5年,公路、铁路、水路全面建设,高速公路“通江达海、出省出边”;铁路迈向高铁时代;内河水运投入实现跨越式增长。5年来,水陆联运、城乡衔接、四通八达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初步形成。
“过去的5年,广西累计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1576亿元,是‘十五’时期的3.14倍。新开工和在建高速公路项目的建设规模,是‘十五’时期的两倍。”自治区交通运输厅的有关人士表示:“‘十一五’期间,广西交通发展取得的成就是辉煌的。”
据了解,“十一五”期间,广西新开工和在建高速公路项目40个,建设里程3816公里,新增高速公路1163公里,总里程达到2574公里。“通江达海、出省出边”的高速公路主骨架初步形成。实现南宁至梧州、梧州至桂林高速公路全线贯通,基本实现全区地级市通高速公路,向外实现了相邻的省或国家至少有一条高速公路通到的目标。
此外,基本实现县县通二级公路、乡镇通油路、村村通公路。截至2010年底,公路总里程达到10.17多万公里,比2005年增加公路里程3.97多万公里,公路密度达到43公里/百平方公里。
“‘十一五’期间,南宁铁路局完成货物发送4.6702亿吨,年均增幅超过8%,相当于‘九五’和‘十五’期间货物发送量总和。”南宁铁路局有关人士介绍说,随着铁路建设步伐的加快,广西铁路正从“路网末梢”向区域性国际交通枢纽转变。
据悉,2009年1月10日,黔桂铁路扩能改造工程竣工投入使用。改造后的黔桂铁路年货物运输能力由740万吨增加到1500万吨以上,昔日制约西南黔桂两省区间的运输“瓶颈”,变成高等级大能力通道。
2009年7月,洛湛铁路永州至玉林段竣工通车,年输送货物能力1500万吨、旅客发送300万人次以上,成为桂东南腾飞的“助推器”。
2010年7月23日,田东至德保铁路开通运营,为开发桂西地区矿产资源,建设桂西铝工业基地,加速百色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运输保障。
业内人士表示,南广、贵广、洛湛、柳肇铁路,焦柳、湘桂铁路扩能改造,将把广西与东部、中部发达地区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人员便捷往来、物资快速流通、经贸密切合作的桥梁纽带。而通过建设城际铁路和客运专线,打造以南宁为中心的区内主要城市“1小时交通圈”和相邻省会城市“3小时交通圈”,也逐渐拉近城市间的时空距离,形成“同城化”效应。
老家在广州的市民梁先生对南广高铁表现出热切的期盼,他说:“由于路途较远,工作之余很难回一趟广州和家人团聚,南广高铁建成后,经常回家吃‘妈妈菜’将不再是梦想,很期盼能早日乘上高铁回家。”
“广西内河水运投入近年实现跨越式增长。”自治区交通运输厅的有关人士介绍说:“2009年完成投资11.8亿元,同比增长127%;2010年完成投资33.9亿元,同比增长194%。两年的投资相当于“十五”期间投资总额的5.5倍。”
“十一五”期间,广西先后开工建设了长洲水利枢纽三四线船闸工程等19个项目,建成贵港至梧州2000吨级航道工程等4个项目。2010年底,西江黄金水道千吨级泊位达73个,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达6036万吨。贵港至梧州二级航道的建成实现了2000吨级船舶可从贵港直航广州出海;已建成通航的桂平二线船闸是目前全国内河最大单级船闸,年单向通航能力3100万吨;正在建设的梧州长洲水利枢纽三线四线船闸,计划于2013年建成,届时将新增年单向通过能力9604万吨,使整个枢纽的货物吞吐量超过1.3亿吨,居世界之首。
业内人士说,西江水运的复兴,给沿江造船业带来了新的繁荣,西江航道桂平、贵港枢纽建成后,航道可以通航更大的船,千吨以上的船舶多起来了。桂平市一家造船厂的负责人说,自己的船厂“一年发给员工的工资就要上千万元”,一年可以造50多艘船,造船的订单多了,最迫切的希望就是扩大生产力。
西江经济带的核心范围集中在沿西江干流的南宁、柳州、梧州、贵港、来宾、百色、崇左7市,贯穿广西东西部。该区域以西江黄金水道为载体,是最具“黄金效应”的区段。沿江各市以产业园为载体,加快布局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例如贵港市,在沿江打造能源、冶金、建材、糖纸、农林产品深加工等5个产值超百亿元产业;梧州市把全市人口的50%、产业的70%、生产总值的70%集中到西江黄金水道沿线的规划已经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