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
[切换城市]
农产品冷链物流必须满足的条件
2011-06-02    来源: 中铁物流网

①“三P”条件:即农产品原料的品质(Produce)、处理工艺(Processing)、货物包装(Package)。要求原料品质好,处理工艺质量高,包装符合货物的特性。这是农产品在进入冷链时的“早期质量”。
 
②“三C”条件:即在整个加工与流通过程中,对农产品的爱护(Care),保持清洁卫生(Clean)的条件,以及低温(Cool)的环境。这是保证农产品“流通质量”的基本要求。
 
③“三T”条件:即著名的“TTT” [ 时间(Time)、温度(Temperature)、容许变质量(或耐藏性)(Tolerance)]理论。该理论表明:(a)对每一种冻结食品而言,在一定的温度下,食品所发生的质量下降与所经历的时间存在着确定的关系,大多数冷冻食品的品质稳定性是随着食品温度的降低而呈指数关系增大;(b)冻结食品在贮运过程中,因时间和温度的经历而引起的品质降低是累积的,并且是不可逆的,但与所经历的顺序无关。
 
④“三Q”条件:即冷链中设备的数量(Quantity)协调,设备的质量(Quality)标准的一致,以及快速的(Quick)作业组织。冷链链中设备数量(能力)和质量标准的协调能够保证农产品总是处在适宜的环境(温度、湿度、气体成分、卫生、包装)之中,并能提高各项设备的利用率。因此,要求产销部门的预冷站、各种冷库、运输工具等,都要按照农产品物流的客观需要,互相协调发展。快速的作业组织则是指加工部门的生产过程,经营者的货源组织,运输部门的车辆准备与途中服务、换装作业的衔接,销售部门的库容准备等均应快速组织并协调配合。“三Q”条件十分重要,并具有实际指导意义。例如,冷链中各环节的温度标准若不统一,则会导致食品品质极大地下降。这是因为在常温中暴露1小时的食品,其质量损失可能相当于在-20℃下贮存半年的质量损失量。因此,对冷链各接口的管理与协调是非常重要的。
 
⑤“三M”条件:即保鲜工具与手段(Means)、保鲜方法(Methods)和管理措施(Management)。在冷链中所使用的贮运工具及保鲜方法要符合农产品的特性,并能保证既经济又取得最佳的保鲜效果;同时,要有相应的管理机构和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以保证冷链协调、有序、高效地运转。
 
在上述条件中,属于产品特性的有原料品质和耐藏性;属于设备条件的有设备的数量、质量,低温环境和保鲜贮运工具;属于处理工艺条件的有工艺水平、包装条件和清洁卫生;属于人为条件的是管理、快速作业和对食品的爱护。其中,有些因素是互相影响的,如设备条件对处理工艺、管理和作业过程均有直接影响。 冷藏运输中的冻鱼和水产品 
 
   鱼类和水产品主要含有水份、蛋白质、脂肪、矿物质、酶和维生素。其中蛋白质含量较高,还有人体必须的八种氨基酸。鱼类和水产品与畜禽肉比较,其肌肉组织松软,不饱合脂肪酶含量高,且酶含量也高。

    鱼类和水产品死后不但出现僵直、成熟、自溶和酸败等四个阶段,而且在僵直前还有一个表面粘液分泌过程,这种粘液是腐败菌的良好培养基。上述四个阶段持续时间较短,尤其是软化成熟阶段极短,这是因为多种酶和微生物在较低的温度下仍有很强的活性。在自溶阶段,蛋白质和氨基酸分解,腐败微生物大量繁殖,使质量变差。

    鱼类和水产品的贮藏时间与温度密切相关。在正常情况下,温度每降低10℃,冻藏期增加3倍。多脂鱼类较低脂鱼类冻藏期短,红色肌肉鱼类冻藏期更短。一般冻藏温度是:少脂鱼和水产品在-18℃~-23℃之间;多脂鱼在-29℃以下,部分红色肌肉鱼可能要求达到-60℃的低温。在冻藏和运输期间应使用尽可能低的温度,并应避免任何温度波动。各种鱼和水产品的推荐设定值见附表2。
包装和操作方法对冻藏期也有影响,应避免货物暴露在空气中造成脂肪氧化和脱水干耗,装、拆箱作业应快速进行,避免温度波动影响质量。
 
    “镀冰衣”鱼和水产品,即在鱼和水产品表面覆盖上一层薄冰,可避免水份散失保证质量。经“镀冰衣”的鱼和水产品的总重量会增加,托运人应特别注意货物的总重量,禁止超过冷箱的安全载重量。 冷藏运输中的冻畜禽肉类

    畜禽肉类仪器主要包括牛、羊、猪、鸡、鸭、鹅肉等,其主要营养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糖类、无机盐和维生素等,由肌肉组织、脂肪组织、结缔组织和骨骼组织组成。
畜禽经屠宰后即成为无生命体,对外界的微生物侵害失去抗御能力,同时进行一系列的降解等生化反应,出现僵直、软化成熟、自溶和酸败等四个阶段。其中自溶阶段始于成熟后期,是质量开始下降的阶段。特点是蛋白质和氨基酸分解、腐败微生物大量繁殖,使质量变差。肉类的贮藏即尽量推迟进入自溶阶段。
 
    冷冻贮藏是一种古老的、传统的保存易腐败货物的方法。货物由于酶的分解、氧化和微生物生长繁殖而失去使用价值,冷冻可以钝化酶的分解、减缓氧化、仰制微生物生长繁殖,使货物处于休眠状态,在产品生产数周甚至数月后仍保持原始质量消费。

    通常肉类在-18℃以下即达到休眠状态,但-23℃以下的低温比-18℃的低温可成倍延长冷藏期,如附表1所示。在-30℃下的冷藏期比在-18℃下冻藏期长一倍以上,其中猪肉最明显。许多国家明确规定,冷冻食品、制成品和水产品必须在-18℃或更低的温度下运输。客户一船要求货物在运输期间温度保持在-18℃以下。

    1 冻畜肉

    畜肉类一般按客户要求或进口国习惯进行分割,再用水密的复合材料包装,避免水分散失造成脱水干耗,然后装入纸箱。纸箱必须施封、绑扎,并附识别标签。在冷冻过程中应避免纸箱变形,这既影响外观又损失冷箱内有效堆装空间。各种畜肉的推荐设定值见附表2。

    2 冻禽类

    禽肉类肌肉组织比畜肉类肌肉组织更丰富,更易出现质量下降。因此,禽肉类应使用气密的复合材料包装,并在温度-18℃以下运输,以避免脂肪氧化、脱水干耗和腐败菌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