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发改委又一次宣布了成品油价上涨,加上我国公路收费问题尚未彻底的解决,对我国的公路物流企业来说是夹缝中求生存。
我国的收费公路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政府还贷公路,即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利用贷款或者向企业、个人有偿集资建设的公路;一种是经营性公路,即国内外经济组织投资建设或者依照《公路法》的规定受让政府还贷公路收费权的公路。公路本是具有公益性、公共性的产品,但又用市场化方式来运作,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形成了诸如管理混乱、收费标准混乱、收费站点设置混乱等收费公路乱象。过高的公路收费,导致物流成本增加,产生与民争利的问题。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由于政府财力有限,实行公路收费政策,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如今,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财力都有了大大的增长,如果仍然将收费公路当成主流,中国的公路可能修建得越来越快、里程越来越长,但最终老百姓消费不起,这样就偏离了公路的属性和功能。
收费公路乱象要从源头治理。从长远方向来看,应修订《公路法》,明确公路建设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社会资本投入为辅,尽量减少建设收费公路。有的地方财政资金不够,可以采取转移支付的方式帮助修路。从技术层面来讲,应在《收费公路管理条例》中明确规定公开收费公路的信息。对公路进行法律制度层面的改革,加大公路作为公共产品的服务属性,这是一个长期的方向;而细化信息公开的内容、强化信息公开的要求、严格信息公开的法律责任,应成为地方政府和收费公路经营管理者尽快进行的改革。
可以说,这项改革措施是解决收费公路乱象的一个比较有效的措施。其一,会产生比较好的社会效果。把与公路建设相关的成本、各种数据向社会公开,收费是高还是低,不就一目了然了?其二,这是遏制腐败一种手段。很多老百姓不相信政府,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信息不公开。信息公开后,老百姓就会知道,究竟是政府在背后操控收费,还是公路经营管理者在高收费。如果与政府无关,政府就没有必要为收费公路经营管理者背“黑锅”了。
公路之所有称之为“公”路,就是应该发挥其为公众服务的本性,如果公路都实行收费政策,那还怎样称为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