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年底,一场关于冷链物流的研讨会在郑州举行,在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对于河南冷链物流行业做了一个比较“中肯”的评价:“外冷内热”。不过,他们也认为河南具有发展冷链物流的先天优势,但目前结构“畸形”,河南若要在冷链物流行业打造全国示范,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
其实他们所谓的正常结构,也就是西方流行的,第三方物流极其发达,企业自建物流极其弱小,除了像沃尔玛这样的企业需要自建物流以外,其他的企业物流绝大部分都要外包。
在一些行业专家看来,因为有现成西方企业发展经验,这种“正常”的模式是一种比较稳妥的方案,因为如果这样走,大部分可能遇到的问题都可以通过学习获得纠正。
但是这种模式在河南生鲜食品企业家的思维里面几乎没有市场,一些熟知河南市场经济实际情况的专家,似乎也更愿意和中国的企业家站在一起。
河南众品生鲜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董志刚就曾表示,因为众品生产的是冷鲜肉,在运输过程中都需要冷藏,而且冷藏不同于冷冻,对温度要求很高,基本不敢外包,怕出事。
对于董志刚的表态,郑州大学物流研究中心主任李玉民持认可的态度。
在河南省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去年召开的一次峰会上,李玉民就表示:“之所以河南省第三方物流行业发展乏力,市场需求疲软是最根本的原因。”
在他看来,之所以第三方物流市场需求长期疲软,就是因为河南省大部分的企业不愿意把自身的物流需求分包出去,这一方面是因为河南省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服务能力不足,另一方面则是大部分的企业都把物流看做企业发展和竞争力的重要环节,不愿管理权“旁落”。
如果说李玉民的看法过分关注微观环境,那么河南工业大学物流研究所所长孙宏领的看法,则从宏观的角度论证了河南冷链物流发展模式的合理性。
在孙宏领看来,之所以河南冷链物流会出现“外冷内热”的奇怪结构,要从河南经济发育程度来理解。虽然河南省整体的经济发展已经不再是计划经济时代,但是作为计划经济时代的遗留,“大而全、小而全”的文化观念依然影响着河南省大部分的企业。
在目前市场经济上升时期出现的阶段性道德恶化,这种观念也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它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企业在经营和竞争方案的保密,使得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面对更少的不确定性。”
这个我们也可以在双汇物流第三方业务的分布获得明证。在双汇的第三方服务客户中,我们可以找到肯德基、小肥羊、永和大王、德克士、伊利、三全食品(36.55,0.21,0.58%)、雀巢等,但却无法发现与其主要业务极其相关的冷鲜肉企业。
孙宏领认为,这种特殊行业发展模式却带来了意外的好处,这使得河南的物流发展体现了自己的特色,比如在全国令行业“闻之变色”的冷链物流方面,河南省农业大省和交通大省的区域优势就十分明显。
因此也有业界专家认为,河南冷链物流的结构并不“畸形”,这恰恰是依托河南区域优势和照顾经济发育程度的合理结构,这成功体现了市场经济自我修正能力,也体现了行业发展结构必须由市场实际需求决定的根本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