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
[切换城市]
“天路”带给西部发展的意义
2011-03-03    来源: 中铁物流网

        西藏自治区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青藏高原,面积122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极”之称。
西藏自治区是目前我国唯一不通铁路的省级行政区。交通运输设施的落后,已经严重制约了这一地区
经济、社会的发展,使之成为我国主要的贫困地区之一。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实施,运往西藏的物资大幅度增加,西藏原有的以青藏公路为主体的运输通道无论从运能、运量上,还是从运输的快捷、方便上,都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建设青藏铁路,是克服目前的交通“瓶颈”,加快青海、西藏两省区经济发展,促进西部大开发的客观需要,修建青藏铁路已是势在必行。
铁路的运输能力是任何一种交通方式都无法比拟的。青藏铁路一期工程(西宁至格尔木段)建成运营十
多年来,已成为开发青海柴达木盆地及推动青、藏两省区经济发展的主要交通线路。它促进了青海钾肥厂、锡铁山铅锌矿、青海铝厂、青海油田、格尔木炼油厂、茫崖石棉矿和龙羊峡、李家峡两座大型水电站等一大批大中型项目的建设和发展,为青海460万各族人民脱贫致富和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西藏的开发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在进藏物资的85%以上都要通过格尔木来转运。续建青藏铁路,将极大地提高综合运输能力,从根本上改善两省区的交通条件和投资环境。
建设青藏铁路,将完善路网布局,并一举实现西藏自治区的立体化交通。从路网布局看,西藏是一片
空白,不仅如此,西藏与青海、青海与新疆均无铁路相连,青藏铁路纵贯青海、西藏两省区,是沟通西藏、青海与内地联系的具有战略意义的通道,也是西部腹地路网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今后建设区内路网的骨干铁路。同时,青藏铁路的建成通车,将形成铁路、公路和航空的立体化交通,彻底解决“进藏难”的问题。
       将带动西藏经济持续发展,西藏作为特殊的地理单元,其经济发展对外部的依赖将是长期性的,由于现有公路运输能力有限,且运输成本较高,因此,区内外货物的交换,不可能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这无疑限制了西藏经济的增长后劲。根据往年西藏的GDP 数据显示,西藏经济的增长越来越取决于进出藏的货运量。因此青藏铁路建成后,运输的瓶颈制约将被打破,进出藏货物量将会大幅度提升,西藏经济的持续发展有了稳固的物质基础,这无疑将对西藏的经济增长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运输成本将大幅度降,青藏铁路建成后将对发展、提升西藏旅游业非常有利。根据统计资料计算,西藏“九五”期间及2000 至2001 年间,海内外游客年增长率约为20% ,海内外游客人均给西藏带来的直接收入约为1100 元。以此为基础,假设青藏铁路2 0 0 6 年正式投入运营,2006-2010 年游客人数年增长率按30% 计,则2010 年到西藏旅游的海内外游客人数有望达到528.24 万人,按人均给西藏带来直接
收入1100 元计,到2010 年,西藏因旅游提供的直接收入可达58.11亿元。
       矿产资源将得到大力开发,西藏幅员辽阔,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其中铬矿、铜矿、硼矿、菱镁矿、硫矿、刚玉、白云母矿储量占全国前列,其中铬矿产量占全国90% 以上,其储量亦居全国第一位。西藏还蕴藏着世界级的斑岩型铜矿,铁矿的远景储量在2亿吨以上,西藏的锂资源也十分丰富,据专家估计,西藏锂的远景储量约占世界储量的一半以上。另外,西藏现有盐湖2000多个,面积6万平方公里,盐湖中的矿产资源高达十几种,仅日喀则地区的大扎布盐湖,其潜在开发价值就高达数千亿元。专家认为,青藏铁路建成后,西藏丰富的矿产资源基本位于铁路沿线,或位于线路的辐射范围之内,这就为矿产资源的开发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由于上述矿产资源富集区,基本上属于经济落后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也可以为缩小西藏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做出贡献。
       打破西藏长期的封闭状态,交通闭塞造成的思想观念滞后,是西藏经济发展落后的重要原因。改革开放以来,尽管西藏同全国一样进行了多领域的改革,对外开放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西藏的市场意识和市场机制发育仍然严重不足。青藏铁路建成以后,随着对外交流的不断增加,将打破西藏长期以来的封闭状态,把现代文明带入西藏,为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基础。
       西藏将进入一个全新阶段,西藏野生动物资源种类丰富,有高原食用菌、红景天、人参果等具有高原特色的绿色食品,还有无污染、含微量元素丰富的矿泉水,过去由于交通不便,运费昂贵,这些产品运出量很少。专家称,铁路修成后将为这些产品打入区外市场创造必要的运输条件。专家分析认为,随着青藏铁路的建设和运营,西藏的社会经济发展将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青藏铁路将于明年7月1日试运行,青藏铁路的终点不会止于拉萨,它还会以拉萨为枢纽连接西藏各地的网状支线,把西藏和世界紧密联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