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医药冷链物流最突出的问题有两个方面:一是除了制药企业发运以外,大量冷藏品在商业环节缺乏有效的冷链运输条件。许多企业托运冷藏品,一旦涉及到多家物流公司之间的分驳作业,药品在托运终端就很难再保证冷藏运输条件。尤其是在冷藏品退货环节,即逆向物流阶段,冷藏条件几乎完全丧失,这可能带来严重的药品质量问题;二是我国医药公司普遍采取的小批量、多批次的发运方式,决定了其很难实现冷藏品的规模集运,这也给选择物流公司带来了难题。
我国医药企业最头疼的一个物流管理问题就是冷藏品不好运输和托运。尤其是一些物流市场不发达的二线城市,社会物流企业普遍不具备冷藏品运输的条件,因此许多医药企业明确规定:冷藏品不得托运。这也体现出我国冷链物流落后制约我国医药配送业务发展的弊端。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各行业都在不断成长,冷链物流的市场需求也在快速放大。但是由于我国缺乏统一的冷链执行标准,目前整个行业的冷链企业或具有冷藏运输条件的物流企业跟国外企业相比显得“散、乱、杂、小”,竞争力较小,因此靠社会物流企业的自我净化是有难度的。
目前,我们暂时缺乏强制性、泛行业性的统一冷链物流标准,政策法规对此也存在极大的空白点。但是在少数行业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医药流通领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出台的强制性GSP标准,就有对医药企业不按照冷藏条件存储、运输冷藏品将严格处罚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