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产销两旺,市场需求大
我国2000年的主要易腐食品的产量比1990年增加了146.9%,年均增长率达到了14.7%。其中以水产品增长最快,年均增幅达24.6%,其次是水果,年均增长23%,蔬菜和肉类分别为14%和9.2%。同时,易腐食品的购买量也在逐年增长,这10年间城镇居民主要易腐食品购买量年均增长率约达3%一14%。据有关统计分析,我国冷藏运输的市场需求很大,目前实际完成的易腐货物社会运量仅为需求运量的1/3左右。铁路完成的冷藏运输量仅占社会冷藏运输需求量的2.0%,其中铁路完成的冻结货物的冷藏运输量占肉类、家禽及水产品的社会冷藏运输需求量的比例为3.2%,铁路完成的水果、蔬菜冷藏运输量仅占果蔬社会冷藏运输需求量的0.8%。可见,目前冷藏运输市场还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
2. 货源多品种小批量分散化
农副产品的产区扩大,各地大型农贸批发市场的兴建,使易腐货物的流向有了较大范围的变化。货流方向已从过去的“产地一销地”的单一去向型,变为“产地一集散(批发)市场一销地”多发点多去向的分散型。一些过去适合铁路运输的长途大件货物,已被逐步分散化解掉。人们消费观念的更新,以及购买习惯的改变,使小批量、多品种、均衡性的市场供应需求日趋明显。
3.经销多元化
易腐货物经营销售活动的多元化,促使运输需求也更加多样化。随着个体、民营企业比例的增加,市场竞争的加剧,人们抢时间赶市场的意识更强,经济核算也更为细致,对运输质量、运输速度和时效性,以及运输成本等多方面的要求都更加严格。多品种、多档次货物构成的改变,必然会使运输需求向多样化、层次化方向发展。从经销需求上看,单一品种货物的大批量集中上市,不利于销售利润的提高,因此小批量、多批次、多品种灵活多样的运输需求增加。这使得铁路冷藏运输的组织工作变得更加复杂。
由于易腐货物运输小批量、多品种、多样化的需求增加,使汽车运输快捷灵活的优势突显。加上高速公路的迅猛发展,以及公路绿色通道的开通,使公路运输范围不断扩大,目前已从以往几百公里的短途运输,发展到1000~2000km左右的中长途运输。但目前我国公路冷藏运输能力还较低,冷藏汽车数量仅为2万~3万辆,比起美国、日本(90年代初已达16万、12万辆)等发达国家还相差甚远。主要凭借速度优势,以普通汽车运输易腐货物,所以运输成本较低。对于中、低档大宗蔬菜类经营利润较低的货物,公路运输的优势较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