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我国冷链布局过于分散,全国冷库总容量现有880万吨,这些冷库主要分散在各水果蔬菜主产区、大中城市郊区的蔬菜基地和满足城区冻肉储备任务的储藏基地,无法为易腐食品流通系统提供有效的低温保障,因此在冷库建设需求上仍存在很大缺口。
国家发改委在最近发布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中就明确提出,要重点鼓励农业产品生产企业、专业冷链物流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型零售企业等经营主体加快建设一批设施先进、节能环保、高效适用的冷库,满足全社会对储藏设施的急需。“争取到2015年,推动全社会通过改造、扩建和新建,达到增加冷库库容1000万吨的目标”,同时在政策、资源整合、资金投入、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以上海为例,为打造为打造农业冷链物流的“航母”,上海建立了计划容量高达10万吨级的现代化国际冷链物流体系——上海名特农产品国际物流与交易基地。该基地是上海市重点推进项目,得到了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这一建设成果是现代农业流通与冷链物流结合发展的优秀范例,首期项目运营后,年交易物流量将达200万吨,年交易额100亿人民币,第一期创造就业岗位5000个,直接拉动农户60万户,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青岛,2007年,青岛港集团联合来自冰岛的怡之航集团建造了一个55,000平方米的冷库。这是怡之航集团在亚洲的首次投资,该项目储藏容量为6万吨。青岛的港口是中国最大的冷藏冷冻港,而它的目标是打造成为亚洲冷柜的中转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