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
[切换城市]
长江黄金水道建设大提速 货运量创世界内河6连冠
2011-02-19    来源: 中铁物流网

     2月18日,从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获悉,“十一五”期间,长江黄金水道建设大提速,长江航运迎来了一次大发展、大跨越,到“十一五”末,长江航道通过能力提高五成以上,长江货运量取得世界内河六连冠,拉动了沿江经济快速发展。

    “十一五”以来,国家高度重视长江黄金水道建设,对长江航道进行大规模整治建设,长江航运发展突飞猛进,通航条件大幅改善,长江干线航道全部实现夜航,成为一条全线、全天候通航河流。

    据长江航道局局长熊学斌介绍,“十一五”期间,适应沿江地区经济发展需求,长江航道局按照“延上游、畅中游、深下游”建设思路,对长江35处碍航浅滩展开了大规模整治,长江下游航道初步实现了深水化,南京至太仓段航道水深达10.5米,太仓至长江口航道水深达到12.5米,3万吨海轮可常年通达南京,5万吨级海轮可常年到达太仓;中游荆江河段的最低航道维护水深从2.9米提高到了3.2米,枯水期通航紧张局面明显缓解;上游重庆至宜宾航道最低的航道水深从1.8米提高到了2.7米,达到三级航道标准,实现了2688公里干线航道全河段全天候通航。

    长江下游是长江航运最繁忙的黄金水道,也是长江沿线港口经济最发达、最活跃的地区,目前货运量占全线一半以上。据介绍,到“十一五”末,长江南京以下航道断面船舶日流量高峰时可达3000艘次以上,货运量相当于8条沪宁铁路、6条沪宁高速公路,潜力巨大。

    长江航运经济技术研究所的一项研究表明,“十一五”期间,长江航道能力提高五成以上,其中上、中、下游航道通过能力分别提高了4171万吨、2362万吨和13548万吨,产生直接经济效益47.29亿元,每年可带动长江沿线地区GDP增长536亿元,显示出巨大的经济拉动作用。

    据长江航务管理局局长唐冠军介绍,“十一五”期,国家用于长江航运建设的资金达78.6亿元,是“十五”期的3倍多,长江航运基础面貌大大改善。2010年,长江干线货运量已经突破15亿吨大关,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3.8亿吨,连续6年居世界内河首位,再创历史新高;长江干线货运船舶平均载重吨由“十一五”初的600吨提高到目前的850吨;长江港口规模化、专业化、大型化步伐加快,长江沿线一类水运口岸20个、二类水运口岸5个,沿江港口万吨级以上泊位298个,并拥有南京、镇江、苏州、南通4个亿吨大港。

    唐冠军说,“十二五”期间,长航系统将大力推进“一条主线、四个长江”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建设长江黄金水道,发展现代长江航运”这条主线,全力打造“四个长江”,即“平安长江、数字长江、阳光长江、和谐长江”,力争到2015年基本建成“安全、畅通、便捷、绿色”的交通运输体系,长江航运能力显著提高,为2020年全面实现长江航运现代化奠定决定性基础。“十二五”期间,长江航运具体建设目标包括:

    ——航道维护综合能力进一步提升,5万吨级海船通达南京,5000吨级海船通达武汉,3000吨级船舶通达城陵矶,万吨级船队通达重庆,1000吨级船舶通达水富。

    ——长江海事、公安装备性能进一步优化,长江干线现代水上交通监管及治安防控覆盖面不断扩大,人命救助和快速反应能力不断提高,初步具备长江水上立体搜救能力。

    ——航运结构趋于合理,长江干线船型标准化加快推进,干线货运船舶平均吨位达到1600吨,单位能耗和排放量进一步下降;港口功能趋于完善,集装箱、铁矿石、煤炭、石油及液体化工、汽车滚装运输体系较为完善。

    ——“数字航道”全面建成并发挥较好作用,电子政务网络覆盖全线,长江航运信息综合服务体系基本建成。

    ——长江航运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政策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和谐长江航运局面基本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