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中明确提出:“鼓励发展现代物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和流通方式。加快建设以冷藏运输和低温仓储运输为主的农产品冷链系统,对农产品仓储设施建设用地按工业用地对待”;
到05年,贯穿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低成本鲜活农产品运输网络——“绿色通道”建成;再到0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农业部发布的《全国食品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中提出:“到‘十一五’期末,基本建立我国现代果蔬加工和物流配送体系,形成布局合理、区域特色明显的果蔬加工业产业集群。
2010年,果蔬采后商品化率提高到60%以上,采后损失率降低到10%~15%,大力发展冷却肉、分割肉和熟肉制品,扩大低温肉制品、功能性肉制品的生产,积极推进中式肉制品工业化生产步伐;在现代物流技术方面,重点攻克数字化和信息化处理技术、数字化存储与智能配送技术、智能分级技术、快速预冷技术与冷链技术、综合保鲜技术等”;直到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下发,冷链物流已经由起步阶段进入高速发展的新时期。 这次的中央1号文件在提出建设现代农业的问题中明确地讲到“必须强化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业态,培育多元化、多层次的市场流通主体,构建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中央一号文件还明确要求,切实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积极发展以鲜活农产品冷藏和低温仓储、运输为主的冷链物流系统。 一号文件的下发,是国家在政策上对于农产品物流倾斜的又一具体表现,这对于冷链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无疑具有巨大的推进作用。
面对如此巨大的发展潜力,众多企业纷纷涉足冷链物流行业,更有众多专业物流企业对冷链物流青睐有加。例如06年中外运集团控股上海裕和,成立“中外运裕和低温物流有限公司”大举进军冷链物流市场这一举动,就表明了物流行业对于冷链物流市场巨大潜力的肯定。 然而在国家政策扶持以及众多专业物流企业纷纷抢滩的背后,却是并不容乐观的冷链物流现实问题。 冷链物流远非提供冷藏仓库和冷藏运输车辆那么简单。 有数据显示,我国果蔬产业每年因腐损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750亿元,这从侧面暴露出我国冷链物流各环节基础设施薄弱、冷藏运输技术相对落后、信息化程度低、行业标准亟待制订、专业人员缺乏等缺陷。 要解决这些问题,仅仅依靠政府的政策扶持或者行业单方面的力量绝对不行的,只有建立政府、行业组织和相关企业联动机制,走产业化道路,推动多种模式的食品冷链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冷链物流在初级农产品、各类水产品、速冻食品、包装熟食、乳制品等行业中的应用,才能真正的提高冷链物流效率,进一步降低成本,最大限度的节约社会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