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间,大连市制定并出台了《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大连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完成内陆港建设投资15亿元,货场总面积达到230万平方米,海铁联运集装箱运量约为112万TEU,“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率为17.5%。大连市物流基础设施空前发展 记者从刚刚通过论证的《大连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发展规划》中了解到,大连市物流基础设施在“十一五”期间得到空前发展:在海港基础设施方面,截至2009年末,大连市的港口泊位达到196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76个。港口吞吐量与吞吐能力之比达到1:1.1,港口吞吐能力和服务功能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目前,大连港拥有全国最大、最先进的30万吨级原油码头;其30万吨级矿石码头是国内最大、最先进的矿石专用码头之一,具备海上中转和保税分拨功能,服务范围延伸至环渤海湾地区。
在空港基础设施方面,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历经37年的发展建设,已成为我国一类民用国际机场,目前机场最大货物处理能力为117吨/日,仓库平均使用量为58.5吨/日。根据建设东北亚门户枢纽机场的目标,规划了占地面积16.5万平方米的空港国际物流园区,同时新机场规划建设已经启动,这将大幅提高大连机场的货物处理能力。
公路方面,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公路集疏运网络。各物流节点的集疏运主要依托向北辐射的沈大高速公路、丹大高速公路、大窑湾疏港公路、长兴岛疏港公路、土羊高速公路、庄盖高速公路、皮炮高速公路及201、202国道。
铁路方面,以大连至沈阳、长春、哈尔滨和延吉铁路运输干线为骨架,形成了辐射东北腹地主要城市的铁路运输网络,特别是哈大客运专线投入运营后将大幅提升目前的铁路货运能力。铁路场站设施建设成效明显,已经形成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内陆干港、专业场站等层级规划科学的覆盖东北内陆的网格化、梯度式节点布局。截至2009年末,大连铁路营运里程为592公里。
此外,大连市国际标准化物流基地建设成效显著:依托中国、蒙古、朝鲜、俄罗斯远东、澳大利亚等全球主要煤炭产地,辐射东北亚主要煤炭消费市场的东北亚煤炭交易中心2010年开业运营,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17家中外煤炭企业入住。泰德煤网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主营业务收入将达到50亿元;中国(大连)国际矿产品交易中心项目落户大连的工作正在抓紧推进,预计年底完成注册,2011年5月建成运营,届时全国首批400余家大型矿产企业将入驻交易,年交易额将达2000亿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