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珠三角产业转移的步伐加快,广州港也面临货运量减少的可能性。为此,广州将着眼于与内陆经济腹地加强联系,大力建设无水港。
今年,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朱小丹将亲自督办一件重点政协提案,而这件重点提案被锁定为致公党广州市委提交的《建议制定港口经济发展战略,促进实施〈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昨天,朱小丹来到市政协,与提案单位、办理部门一同座谈,谋划广州的“港口经济”。
产业转移或导致广州港货运量减少:随着南沙港一期4个5万吨级多用途泊位与二期6个10万吨级集装箱泊位全部建成投产,广州港已实现由河口港向海港的重大转变。2008年,广州港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全球第七位,比2007年上升了5位。
“珠三角实施产业转移后,可以预见广州港的货运量将逐步减少,这个问题如何应对?”在昨天的座谈会上,致公党广州市委主委陈怡霓毫不讳言广州港面临的这一问题。此前也有专家指出,随着产业转移步伐加快,许多加工业将转移到我省东西两翼和内地省份,广州港货源将被分散,这对港口货运量将是一个挑战。
珠三角港口群竞争,也对广州港的未来提出了挑战。致公党广州市委干部、港口经济专家黄小彪在提案中指出,珠三角港口高密度扎堆,港口网络布局缺乏协调,区域内的分工协作与差异化发展不足;相邻港口的腹地重叠,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和内部恶性竞争也十分严重;内地港口之间、内地港口与香港港口之间缺乏有效融合。黄小彪指出,广州要建设与香港错位发展的国际航运中心。香港是中转型国际航运中心,服务整个中国内地;而广州港是综合性运输枢纽港,主要腹地是珠三角乃至泛珠三角地区。当然,这一定位也要求广州港必须进一步加强与内陆腹地的联系。
拟建无水港与内陆经济腹地加强联系:多位与会者不约而同地提到一个词——“无水港”,认为这是广州港提升其枢纽地位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