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经济运行的支撑条件之一,物流业不仅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基础保障,更成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引擎。
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西部开发的大力推进和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国内产业从沿海向中西部转移,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地区间产业分工协作使得跨区域物流需求急速增长。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融入世界经济步伐的加快,外贸经济的活跃同样让国际物流的价值显现。
在各个产业发展中,物流已经成为供应链的重要一环,与上下游生产、分销企业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因此,制造业的物流水平,直接关系到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也是企业节约成本,保持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不仅如此,物流已超越了传统运输服务的单一功能,成为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现代物流让采购、生产和销售的范围扩展到全球,而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资源借助于现代物流,不仅节约了成本,还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价值。精准化、高效化、信息化的现代物流在煤炭经营中的效果尤为明显。
正因为现代物流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作用日益突出,能够推动其他产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因此,自2001年始,我国物流产业快速发展,利好政策频出。去年3月,《物流业调整与振兴规划》作为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之一正式颁布,明确了物流业发展方向。此后,这一原则性文件的细则、专项规划也即刻展开,发改委着手研究制定六大专项规划,并于2010年8月份出台《农产品(000061)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据悉,物流标准化、物流园区、煤炭物流、应急物流、商贸物流等五大专项规划也已进入最后讨论阶段,预计将于明年年初出台。汪鸣透露,“年底将有多行业“十二五”规划将出炉,涉及物流业的就有十几个,将带动物流业更快发展。”这些利好消息无疑会带动物流业新一轮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