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
[切换城市]
冷链物流上规模田间餐桌一体化
2010-09-20    来源: 中铁物流网

 据悉,果蔬流通腐损每年达千亿元,长期以来,我国农产品产后损失严重,果蔬、肉类、水产品流通腐损率分别达到20%至30%、12%、15%,仅果蔬一类每年损失就达到1000亿元以上。目前,我国每年约有4亿吨生鲜农产品进入流通领域,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达到5%、15%、23%,冷藏运输率分别达到15%、30%、40%;而发达国家肉禽冷链流通率已经达到100%,蔬菜、水果冷链流通率也达95%以上。我国现有冷库总容量880万吨;机械冷藏列车1910辆,机械冷藏汽车2万辆,冷藏船吨位10万吨,年集装箱生产能力100万标准箱。人均冷库容量仅7公斤,冷藏保温车占货运汽车的比例仅0.3%。

 研究表明提高冷藏运输是降低流通腐损的有效方法。制定冷链物流国家标准,加快物流产业结构优化,壮大第三物流企业规模,推进物流企业信息化,降低运输成本,是打好食品药品攻坚战的有力保障。7月28日由国家发改委印发《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下称规划)中提出到2015年,我国将建成一批效率高、规模大、技术新的跨区域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初步建成布局合理、设施先进、上下游衔接、功能完善、管理规范、标准健全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体系。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提高到20%、30%、36%以上,冷藏运输率分别提高到30%、50%、65%左右,流通环节产品腐损率分别降至15%、8%、10%以下。

如何实现以上目标?规划还明确了七大任务和八大工程。其中推广全程温度监控设备,加快冷链物流装备与技术升级,推动冷链物流信息化,建立冷链物流全程监控和系统追溯系统工程是发展我国冷链物流、保证食品药品运输安全的必要手段。规划还强调加快建设“从田间到餐桌”的一体化冷链物流体系建设。

2010年,上海西郊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简称西郊国际)启动实施国内功能最为完善、技术最为先进的管理系统,构建了国内第一套完整意义上的食品追溯体系,对上海世博会的食品实行从田头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保证来自2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持续184天,预计7000万人次游客的食品安全。

社科院专家建议不仅要鼓励和支持像西郊国际这样的标杆项目工程的建设,还要加大物流供应链软件的研究资金,推动和扶持这些标杆项目的技术支撑企业(第四方物流信息化服务提供商)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