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的进程中,重庆市大胆设想、小心求证,成功开辟了“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并形成了江海联运、海铁联运、航空货运共同组成的国际贸易大通道,使重庆由开放末梢一跃成为内陆口岸高地。
据重庆市物流协调办公室介绍,经重庆市大力推动,2011年6月底,正式开通了起于重庆,经新疆阿拉山口出境,止于德国杜伊斯堡的“渝新欧”铁路。沿途各国海关为此签署“一卡通”通关协议,各国铁路公司组成联营体,采用“五定”班列方式,全程运行16天左右,比海运节约24天。
重庆市经信委主任沐华平介绍,过去内陆货物运到欧洲,要么先到沿海走海运,要么先到东北出境走亚欧大陆桥北线,两条线路都存在运距长、耗时多、货物运费高的问题。“渝新欧”国际铁路大通道,全程11197公里,实现了我国内陆地区至欧洲双向物流运输“零”的突破,实现了华东方向集货重庆、运往欧洲的目标;全年铁路发到量6100万吨,同比增长8%;重庆还开通货运航线10条,可提供运力2500吨/周,国际货运量全年可达6万吨,同比增长567%;实现了华东方向的保税货物通过铁路运输到重庆,“区区转关”实现“零”的突破。
目前,“渝新欧”铁路每周发送一趟挂40至50个集装箱运输的班列。今年还将发展到每天1个班列,2013年增加到每天2个班列。“渝新欧”铁路的畅通,大大节省了内地货物经重庆出口的时间,重庆由此成为中欧贸易新的“桥头堡”。
除国际铁路外,重庆的国际货运航线也在过去两年实现从无到有,并迅速增至每周30班,创下中西部国际出口货量增幅、国际货运航线数量、国际货运航班频率等多项第一。2011年全年出口货物航班577架次,运量达到6万吨。今年还将开通至美国、日本的10余条直航线路。“渝深欧”“渝沪美”海铁联运通道也实现常态开行,重庆还跻身内陆首个中欧“安全、智能贸易”试点港口。
在面向全球的铁海空立体货运战略通道支撑下,重庆作为内陆口岸高地的功能开始发挥。2011年,重庆货运量达到9.3亿吨,外地经由重庆转口的货运量占到重庆通关量的32%。其中,依托渝新欧铁路、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和西永综合保税区,开始集结部分沿海货物经由重庆中转欧洲。
“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重庆市采取的多项举措。”重庆市物流办副主任周树林说,这些措施包括:推进物流办职能体系建设。重庆市物流办于2011年4月获得市编办批复,明确了全市工业产品物流统筹职能,设综合物流协调、铁路物流协调、航空物流协调3个处,编制15名(含6名处级领导干部职位)。开展窗口对接服务。结合重庆IT产业发展形势,建立工作对接和服务窗口,及时回复和协调解决企业物流需求。